北京专区 天津专区 河北专区 陕晋甘蒙青专区 鲁新宁专区 湖南专区 江西专区 豫鄂专区 皖苏专区 沪浙专区 东北专区 西南专区 华南专区 福建专区

未来出版的竞争力为什么由算力决定?

2025-05-28 18:00:00

ChatGPT训练一次消耗约140万美元算力资源,超级计算机的峰值算力可达200亿亿次/秒——这说明在AI时代,算力就是生产力。

看似与科技“不沾边”的出版业,其实已经被算力分成了“快慢两派”:有的出版社用AI工具2分钟生成16张精美插画,有的校对30万字书稿仍靠人工耗时3天……算力正在悄悄改变出版业,彻底颠覆了内容生产效率。

那么,算力到底是什么?未来出版的竞争力为什么由算力决定?

01、算力      

算力是什么?

像大脑的计算速度,但用机器实现。

从字面上看,算力即“计算机的计算能力”,本质是机器每秒能处理多少数据、解决多少问题。

就像我们做算术题:小学生口算“100×99”需要10秒(低算力);大学生用计算器1秒算出(中等算力);超级计算机1秒能算完1亿道这样的题(超高算力)。

可见,算力越强,机器“脑子转得越快”。那么,算力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?

算力有什么用?

解决“人做不到或很慢”的事。

人类靠脑力解决简单问题,比如记账、背单词,但遇到海量数据或复杂规则时,必须靠算力。

拿外卖派单举例:假设一个城市同时有10万单外卖,要给1万名骑手分配最优路线。人工分配可能要几天,订单早已超时(低算力无法胜任);而算法+算力分配能够实现秒级完成,路线又快又省油(高算力轻松解决)。

算力具备“机器替人类搬砖”的核心能力。

既然算力如此重要,它究竟藏在哪些设备里?

算力藏在哪里?

从手机到“算力发电厂”都有。

算力不是虚的,它存在于各种硬件里,按算力强弱可分3类:

手机算力像家里的电风扇,解决个人需求;数据中心算力像发电厂,支撑整个城市的用电需求。

可以说,算力藏在所有带芯片的机器里,越强的任务需要越“大”的机器。

为什么现在如此重视算力?

像电力一样,是数字时代的“基础设施”。

如同工业时代离不开电力,AI时代的所有高科技都依赖算力。算力不足时,AI连基础对话训练都无法完成。对日常生活而言,算力缺失会让生活变“卡”:点外卖时若平台算力不足,会出现“加载慢、派单乱”甚至崩溃。

所以,算力是“数字世界的电力”,虽然看不见但不可或缺,是支撑时代运行的底层基建。

总的来说,算力是机器的“脑力值”,渗透于从日常应用到前沿科技的各个场景。

02、算力和出版 

正如工业时代离不开电力,AI时代的出版业同样依赖算力。没有算力,出版就像工厂断了电,连最基本的“生产”都玩不转。

算力的多少,决定出版的“生产速度”和“产能规模”。

比如工厂里的流水线:电力足时,所有机器全开,一天能造10万辆汽车;电力不足时,只能开半条生产线,一天只造1万辆。

在出版领域,有的AI工具能自动生成儿童绘本:算力强的,输入“恐龙”“太空”等关键词,AI几分钟就能产出几十页连贯的插图和文字;算力弱的,生成一页图要等半小时,还可能因为算力不够导致画面粗糙、文字逻辑混乱。

也就是说,算力的多少,决定AI出版这件事能不能干。

算力的多少,影响出版的“质量”和“用户体验”。

以AI工具校对稿件为例:

一本30万字的小说,算力强的AI能快速扫描全文,精准识别错别字、逻辑漏洞(比如前文说“主角是左撇子”,后文突然写“右手拿笔”),甚至能优化语句流畅度;算力弱的AI可能只能筛查简单错别字,复杂的逻辑错误根本看不出来,导致编辑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加工稿件。

再比如个性化推荐精准度上:我们在电子书平台阅读时,平台会推荐我们可能感兴趣的书。

算力强的平台能分析我们过去3个月的阅读记录、点击习惯、停留时间等数万条数据,精准推荐我们可能爱看的悬疑小说、科幻漫画,甚至连我们没意识到自己喜欢的“末日题材+爱情线”都能抓出来。

算力弱的平台只能机械地按“热门榜”推荐,或者根据我们昨天看了一本武侠小说,就重复推送武侠书,忽略我们其实更爱看现代悬疑的真实需求。

也就是说,算力的多少,决定AI出版这件事干得好不好。

未来,出版的竞争力可能不取决于编辑数量,而取决于“算力强弱”——就像评判一家工厂是否先进,先看它有多少台先进机器、电力是否充足一样。

而在这场出版行业的算力升级中,数传集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。

数传集团构建了“三位一体”技术底座:

1、基础设施层面:拥有15+项数据中心及算力领域专利技术,持有IDC/ISP/ICP数据中心专业资质认证;

2、技术团队层面:拥有新加坡人工智能IDC中心及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,具备算力、算法建设,运营、运维一体化运作能力与全链深度服务能力;

3、服务能力层面:通过自主研发的BOOKSGPT出版大模型,打造覆盖出版全流程的AIGC产业集群,已为全国3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提供定制化算力解决方案。

凭借扎实的技术底座和行业服务经验,数传集团近日获得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重要助力——5月17日,签约中国银行首批“中银科创算力贷(券贷联动)”,成为出版领域唯一获该支持的企业。 

数传集团财务总监孙莉出席签约仪式

此次合作将为数传集团带来三大核心支持:

1、资金保障:最高可达算力服务合约金额80%的信用贷款,用于扩建智能算力中心、优化算法模型;

2、成本优化:叠加政府“算力券”政策的利率减免,搭配最长5年灵活还款周期,降低技术研发财务压力;

3、高效落地:享受绿色审批通道,确保资金快速到位,抢占技术迭代先机。

这三重支持形成了资金—成本—效率的组合拳,将直接转化为数传集团的算力扩容与技术升级能力。例如,通过部署高性能计算集群,进一步提升出版专业大模型实力,加速出版业智能化基础设施升级。

获得“算力贷”支持后,数传集团有望在三个维度深化对出版业的服务:

1、夯实底层支持:构建出版业专属智算平台,为中小出版社提供低成本、高安全的云服务,解决算力资源匮乏的痛点;

2、拓展应用场景:开发AI在出版业务端、发行端以及图书数字化等场景的应用,推动出版业从“数字化”迈向“智能化”;

3、构建产业生态:联合上下游企业成立出版数据联盟,通过算力共享促进内容方、技术方、渠道方的协同创新。

与此同时,数传集团将持续深化AIGC技术模型研发,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。优化华东、华北、华南三大区域算力基础设施布局,建设更大规模算力资源池,为出版发行单位提供高效能、低时延的算力支撑。

从“电力驱动工业”到“算力驱动出版”,技术革命的逻辑始终相通——基础设施的革新,终将重塑行业的底层规则。

随着数传集团等企业的算力布局持续深化,出版业正从“人力密集型”向“算力赋能型”跨越,一个“算力定义出版竞争力”的时代已悄然到来。

关注我们